今年以来,太旗积极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自查工作,找准问题根源,多措并举着力解决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“顽疾”。
针对部分嘎查村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的能力不强的“顽疾”,开出了突出干事创业导向,加强嘎查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“处方”。认真做好嘎查村“两委”换届选举“回头看”工作,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,将受过刑事处罚、存在“村霸”和涉黑涉恶等问题的“两委”班子成员坚决清理出去,截至目前共清理受过刑事处罚嘎查村干部2人。严格落实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,健全完善报备程序和内容,坚持“一人一档”的原则,实行旗委组织部集中管理制。建立嘎查村后备干部人才库,通过个人自荐、群众推荐、嘎查村级组织举荐等方式,从中挑选政治好、能力强、会管理的人员作为嘎查村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。实施“党员扶贫示范工程”,发挥嘎查村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嘎查村干部、农牧民党员、各类人才的“双带”作用,形成党建引领产业、党员示范带动、贫困户增收的脱贫攻坚模式。
针对嘎查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“顽疾”,开出了利用现有资源,创新道路实行多元化发展的“处方”。充分利用嘎查村集体资源、资产、资金等,以合作经营为主要方式,通过盘活集体土地草场、资产资金入股分红、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等途径,壮大集体经济收入。同时以财政项目扶持为主要方式,按照“因村制宜、发挥优势、项目带动、分类实施”的原则,通过推进村级光伏电站项目,保障73个重点贫困嘎查村有5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,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,为21个贫困嘎查村通过异地置业街面楼、恒温库、马铃薯储窖等出租的形式增加集体经济。引导其他嘎查村推行土地托管、机械租赁、耕地草牧场经营权入股等模式,探索符合嘎查村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,不断增强嘎查村集体经济自身“造血”功能。
针对农牧民党员致富带富作用发挥不够的“顽疾”,开出了大力发展农村牧区年轻党员,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的“处方”。一方面鼓励外出务工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回乡创业,另一方面对在嘎查村长期居住的文化高、作风好的优秀青年,在思想上进行正确引导,不断提升年轻农牧民入党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自觉性。通过完善“三务公开”、民主议事、监督机制等工作,增强农村牧区党组织的凝聚力,有效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,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,确保每个贫困嘎查村培养3—5名入党积极分子,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年轻党员,不断为党员队伍补充新鲜血液。制定出台了《农牧民党员联系帮扶贫困户制度》,按照“因人而异、注重实效”的原则,鼓励有帮带能力的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,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对帮扶活动,做到扶志与扶贫相结合,推动广大党员在服务脱贫攻坚中当先锋、做贡献。